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江西萍鄉全市水泥年產能1000萬噸 占湘贛邊界水泥市場70-80%份額!

《環球》雜志 · 2021-12-27 11:10 留言

作為贛西工業重鎮、中國近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萍鄉素有“江南煤都”之稱。這里,曾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因煤立市、因鋼而興、因瓷聞名;這里,曾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擁有全國最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這里,曾建立了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歷史輝煌可見一斑。  

但經過數百年的開采,源源不斷涌出烏金的礦井日趨枯竭——經濟失衡、發展乏力、生態破壞等問題隨之而來。2008年,萍鄉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彼時,“人走、地荒、村空”,一度成為村鎮的普遍狀況。  

如何直面發展之困,或在“資源詛咒”中停滯不前、日益衰退;或在艱難轉型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是擺在資源枯竭型城市面前的必答題。萍鄉,這座因煤鐵而興、也因煤鐵而困的城市,通過多元發展、結構優化、集約整合、生態修復,在新時代征程上努力跳出“礦竭城衰”的怪圈,主動走上轉型之路,探索出具有極具特色的“萍鄉循環經濟模式”,為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動樣本。  

破繭成蝶:轉型路究竟在何方  

因為煤炭,萍鄉與近代中國工業而交匯;因為煤炭,萍鄉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火;因為煤炭,萍鄉曾經創造了許多輝煌……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科技不斷進步,石油、天然氣大量替代使用,煤炭作為能源主體的地位開始動搖。加之交通運力的發展,推動我國能源供應格局深刻變化,北煤南運不斷擠壓萍鄉作為煤炭能源基地的生存空間。2007年前后,萍鄉煤炭資源步入枯竭期,經濟社會發展由此陷入低迷。  

萍鄉礦業集團在剔除20余個僵尸企業后,這家已走過122年歷程的國有大型煤企,僅剩下8個工廠、公司。  

這只是萍鄉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經過長期開采,萍鄉的煤炭資源富礦采掘殆盡,煤炭企業生產形勢每況愈下。2007年,萍鄉市煤炭剩余可采儲量僅為1.12億噸,占累計探明儲量的14%。全市煤礦數量從90年代中期的1116家驟降至2007年的132家,后連年下降為目前的24家;原煤開采量由歷史最高點1994年的1600萬噸下降到2007年的995萬噸,目前已降至200余萬噸;鼎盛時期,萍鄉煤礦從業人員曾有“十萬大軍”,后來也銳減至現有的7200人左右,減幅達92.8%。  

隨之而來的,是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行業財稅持續萎縮和社會穩定壓力陡增。長期以來,萍鄉產業結構嚴重依賴煤炭的開發利用,工業產品集中在冶煉和化工行業。資源型產業衰退直接導致經濟增速回落,全市整體增收困難,企業經營舉步維艱。2007年,萍鄉市財政總收入增幅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位列全省倒數第一。全市煤炭系統下崗失業礦工多達10.7萬人,礦區職工生活水平低下,月收入1000元左右,家庭月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不足300元;全市國有資源型企業累計拖欠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達11.79億元,改制成本達30億元。與此同時,就業與再就業、居民收入、棚戶區改造、失業保障、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矛盾交織凸顯,新欠疊加舊帳,社會負擔不斷加劇,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不穩定因素一觸即發。  

資源優勢逝去,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轉型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可是,出路何在?  

從產業結構看,完全放棄退出工業,萍鄉難以承受其重;從產品結構看,除煤炭之外的其他工業產品,有創新提升的空間,市場前景看好;從市場主體看,國有企業發展舉步維艱,但民營經濟活躍,撐起了半壁江山。2007年,萍鄉市委市政府當機立斷,作出了轉型的重大戰略決策,一方面搶抓了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城市、中部六省實施比照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城市的重要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毅然決然選擇了綠色發展、轉型發展之路,確立了“退二進二”的轉型思路,即逐步退出煤炭等直接資源開采行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思路一變天地寬,一舉廓清了發展迷霧。  

時間的指針撥向2019年,萍鄉成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2020年,萍鄉被國務院通報表彰為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城市;2021年4月,萍鄉市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一系列經驗和做法受到工信部的肯定和推廣……十幾年過去,經過“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萍鄉現已形成獨具特色的“1+2+N”現代工業產業體系。不過,“轉型升級”依舊是萍鄉市的發展方向,也成為萍鄉最核心的發展坐標。在今年8月結束的中共萍鄉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市委書記陳敏將萍鄉的未來發展目標確定為打造集“產業升級美、綠色生態美、城鄉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會風尚美”于一體的“最美轉型城市”。新時代,萍鄉市昂首闊步走在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上。  

吃干榨盡:“煤二代”華麗轉身  

“埋不了、燒不掉、沒人要”……近年來,隨著化工、鋼鐵、煤電等行業的發展,萍鄉市鋼渣、水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攀升。僅煤矸石一項,堆存量高峰期就達近億噸,占地8000余畝。過度開采導致礦區沉陷87.7平方公里,地表最大下沉值達11米;水資源大量流失,水質受到明顯污染,10個斷面水質監測達標率僅71.9%,近20萬畝農田灌溉和近50萬人生活用水受影響;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超標點位數611個,超標率達78.2%。大量植物被毀,山體裸露,生態破壞面積1250余公頃。煤炭開采、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粉塵和PM2.5等顆粒物,造成當地大面積霧霾天氣時有發生。城市生態環境一度因臟兮兮、黑乎乎、亂糟糟而倍受詬病,成為了中國不宜居的城市之一。  

如何解決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萍鄉一批企業給出了漂亮的答案。作為當地綜合利用冶金渣生產建筑材料的龍頭企業,江西聯達冶金公司從2004年開始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造礦渣超細粉生產線、熱悶鋼渣生產線等。公司擔負著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鋼渣、水渣、粉煤灰等大部分工業廢棄物的固廢資源化利用任務。2020年,公司與長沙理工大學、萍鄉市公路勘察設計院合作的“鋼渣瀝青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技術及示范工程”項目,應用于319國道蓮花段瀝青路面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公司與科研院校合作,利用鋼渣、冶煉廢渣生產的產品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和裝配式建筑、高鐵軌道板等工程建設。截至2021年,共處理冶金渣316萬噸,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業務收入5.43億元。  

為降低工業固廢的存量,萍鄉市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將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固廢應用于產品研制。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生產過程產生的轉爐鋼渣、高爐水渣、除塵灰、氧化鐵皮、副產石膏等綜合利用率均達到100%。煤矸石產磚企業采用雙極真空擠磚機擠出成型,一次碼燒工藝技術,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不但能夠節能降耗,而且還能起到保護環境的良好效果。作為華東地區水泥主產區之一,萍鄉全市水泥年產能1000萬噸,占湘贛邊界水泥市場70-80%的份額。在政府引導下,企業嘗試通過粉煤灰、爐渣等固廢合理摻入有效改善水泥性能。該技術近年來被廣泛地應用于當地水泥生產行業,既能代替粘土節約自然資源降低水泥生產成本,又能使產生的粉煤灰、爐渣全部實現綜合利用,推動了傳統水泥行業綠色升級。  

據統計,2021年,萍鄉市共有資源綜合利用企業167家,其中利用煤矸石企業86家、粉煤灰企業18家、冶煉廢渣企業14家、廢陶瓷企業45家、燃煤爐渣企業8家,其它企業19家。2020年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為1289.9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9.2%,全年實現總產值48.08億元,利潤6.21億元,帶動就業人數3萬余人。  

如今,10月的萍鄉,秋風送爽、山巒蒼翠、滿目皆綠。徜徉在綠樹青山、綠水藍天間,誰也不會將這座一派江南好風光的城市和多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臟亂形象聯系起來。萍鄉這座在重污染工業城市基礎上新晉的全國文明城市,完成了“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涅槃。  

點廢成金:“海綿磚”叩開綠色之門  

作為深耕傳統化工陶瓷產業10多年的老牌企業,萍鄉龍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城市轉型升級過程中也曾遭遇瓶頸。  

轉機出現在2015年4月,萍鄉市被列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并將海綿產業布局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海綿城市建設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透水磚、滲水混凝土。龍發實業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成功研發出“城市科技生態陶瓷透水磚”,為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企業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經過三四年試水,新產品逐漸獲得市場認可,龍發實業煥發了第二春。目前,龍發實業發展成萍鄉利用廢瓷生產海綿建材的標桿企業,年回收利用廢瓷10萬噸,生產透水磚60萬平方米,產值達8500萬元,產品不僅占據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市場,還遠銷廣西等地。  

近年來,萍鄉以建設海綿城市為契機,出臺系列政策文件,著力培育以生物陶瓷膜、水泥滲漏磚、水泥滲漏管、廢水廢氣處理設備、管廊施工設備為主的海綿產業。  

在萍鄉市,像龍發實業這樣吃上“海綿飯”的企業如雨后春筍,到目前已經達到40多家,產值約80多億元。湘東區老關鎮檀梓村的萍鄉華特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也是其中代表之一。該企業利用粉煤灰和煤矸石作為生產原料,生產頁巖多孔磚,將一堆堆煤矸石化成一塊塊環保磚,每年“消化”煤矸石和粉煤灰達4.7萬噸,產品不僅暢銷本地和周邊市場,還銷至福建和廣東等地。  

2018年萍鄉市舉辦了以“綠色智造、創享未來”為主題的全國海綿產業投資與發展對接會,簽約22個海綿項目,簽約金額67.3億元。試點建設至今,萍鄉市把海綿城市建設范圍從32.98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市域,完成6個項目片區166個項目建設,不僅帶動了本地海綿建材生產企業的發展,也從建設實踐中積累了廢瓷、煤矸石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技術標準和經驗。這座人們傳統印象中的“黑色煤城”,正在煥發出新的多彩光芒。  

華麗嬗變: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展望萍鄉未來的轉型發展,時任江西省萍鄉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楊勁松有“兩點希望”,一是希望盡快出臺地方工業固廢技術規范。他以鋼渣舉例,相比傳統路面基層材料,鋼渣的力學性能較軋制的碎石好,不僅耐磨、顆粒級配形狀好,強度高,且與瀝青有良好的黏附性。使用優良性能的鋼渣代替部分玄武巖應用于瀝青混凝土中,具有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截至目前,這樣“一箭三雕”的鋼渣瀝青混合料在江西省仍主要運用于道路建設中的水穩層,少量應用于“試驗路段”。這種“反差”是因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均在制定中,尚未出臺,故而出現省內市場“無人敢用”的局面。  

縱觀全國,2015年,湖北省發布地方標準《瀝青混凝土鋼渣集料技術規范》,由葛洲壩武漢道路材料有限公司牽頭,聯合湖北省標準化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共同研制,明確和規范了瀝青混凝土鋼渣集料生產工藝的流程和各環節要求。  

楊勁松說,隨著鋼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廣泛應用,對鋼渣資源化利用標準的需求也越來越重要。江西正在推動結合實際并參照兄弟省市有關做法,盡快出臺江西標準,填補省內空白。  

楊勁松二是希望能加快構建江西立體循環經濟體系,進一步推進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制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計劃,以轉型發展‘升級版’實現百年煤城的再次華麗嬗變。”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公認的世界難題,需要地方政府評估當地在現階段資源稟賦的動態比較優勢,敏銳地把握宏觀經濟機遇,借助國家階段性的政策扶持,引導新的產業形成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有效市場?!敝袊胁拷洕鐣l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昌大學田西教授說,“萍鄉市委市政府引導當地企業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力,實現了發展接續產業、保護生態環境、緩解就業壓力的協同。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國家發展改革委于今年7月發布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于9月向社會公開征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修訂意見和建議,希望未來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能夠借鑒萍鄉的探索經驗,抓緊時代政策法規指引的方向,從困境中駛入可持續發展與工業轉型的‘快車道’?!?/p>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6 02:47: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鱼台县| 鹤山市| 调兵山市| 安乡县| 汝阳县| 佛教| 伊吾县| 安庆市| 铜川市| 兴宁市| 黄石市| 吴忠市| 铁岭县| 长沙县| 易门县| 阿图什市| 上栗县| 保靖县| 丰台区| 莆田市| 仁化县| 济阳县| 旺苍县| 延川县| 石河子市| 长丰县| 乐安县| 许昌县| 黑水县| 吉木乃县| 清新县| 金溪县| 托克托县| 靖宇县| 闸北区| 玉环县| 天长市| 基隆市| 宜君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