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相布局 2020水泥智能化畫卷全面鋪開
2020年9月,工信部印發《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要求到2023年,建材工業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取得明顯突破,并圈定水泥行業作為重點領域,要求在智能工廠建設等數十個重點環節形成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
智能制造指的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等特征。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作為基礎建筑原材料,我國水泥工業在經歷了產能高速發展的時代后,其區域優勢和裝備工藝優勢越來越小。智能制造的大力推行,為國內水泥行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并更有效的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打開了新的一扇窗。
從智能工廠到企業AI大腦,從工業無人駕駛到數字礦山,從數據中心新基建到智慧物流……水泥企業搭上智能化的順風車,駛向降本增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爭相布局 水泥智能制造碩果累累
經過幾十年年的蓬勃發展,中國水泥工業在體量上已經引領世界多年,但巨大的存量市場亟需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水泥工業要在質量上實現引領,智能化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
2020年10月28日-29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2020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國際粉磨峰會”在河南洛陽隆重召開。會議上,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河南運營管理區總裁劉宗虎在開幕詞中就表示,智能制造是水泥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是水泥企業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走之路。
在相關政策引領和自身發展需求的推動下,一大批杰出的水泥企業,譬如洛陽中聯、槐坎南方、華新水泥等早已率先垂范,沖鋒在智能化數字化的第一線。
以洛陽中聯為例,作為中聯水泥河南運營區打造的首個智能化標桿企業,洛陽中聯集成當前業內先進的智能化生產和管理系統,全力打造“智能生產平臺、運行維護平臺、智慧管理平臺”等智能化平臺,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員工安全保障,實現了“穩產助優產、優產促節能、節能優環保”。數據顯示,依托先進的能管系統和大數據,洛陽中聯實現了對生產能耗的智能化控制,噸熟料煤耗降低至96kg標煤。在智能化全面運用后,該公司的一線實操人工崗位削減了三分之一多。
洛陽中聯智能化實驗室
未來,洛陽中聯將全面深化智能制造與生產經營的融合,通過精細管理、技術升級、打造智能工廠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未來的洛陽中聯,將是一個真正具備自我思考和學習能力,能夠獨立科學處置生產經營問題的“大型機器人”。
洛陽中聯僅是中國建材智能化布局的一部分。2020年7月中國建材集團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慧物流、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數字礦山、數據中心新基建、企業AI大腦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雙方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共同加速中國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助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合作第一期簽署合同金額2700萬元,整個戰略合作價值將超過百億元。
此外,在智能化賽道上,海螺、華新、紅獅等水泥企業同樣爭相布局、不甘落后。
海螺率先建成我國首個全流程智能化示范工廠——全椒海螺,自建成投運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測算,全椒海螺兩條生產線綜合運轉率達94.26%,公司勞動生產率提升19.96%,每年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超過2000萬元。
海螺中南智能機器人項目簽約儀式
并且,安徽率先入局機器人市場。2020年11月,安徽海螺中南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為:包裝產品自動裝車技術設計研發、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工業控制系統裝置、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生產、銷售;水泥特種機器人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安裝、改造及維修服務等。
此外,華新新材料與智能裝備制造科技園項目在今年竣工投產。科技園項目是“華新百年復興基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由年產2萬噸水泥和環保智能裝備制造、年產10億只采用熱風焊封工藝和微孔技術的熱封袋、年產20萬噸防滲新材料、年產5萬噸建材復合改性材料及華新自主研發的系列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品及材料等多個生產線及總部辦公大樓組成。
花垣紅獅水泥在湖南花垣縣工業集中區建設日產6000噸智能化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及純低溫余熱發電建材產業園項目,該項目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總投資達14億余元,建設1條6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并配套15MW純低溫余熱發電,年產熟料180萬噸;年產水泥230萬噸,余熱發電項目年發電量為8280×104kWh,年供電量為7700×104kWh。
水泥智能轉型升級之路道阻且長,不過,正是有了中國建材、海螺、華新、紅獅等大批集團企業上下求索,率先“智能”布局,一路披荊斬棘,才為我國傳統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更是開創了國內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的歷史新紀元。
設備賦能 水泥智能升級再添引擎
發展智能制造業是實現水泥工業升級的內在要求,是重塑水泥工業新優勢的現實需要。在智能化浪潮席卷下,不僅水泥企業加碼布局,開拓智能化領域新疆土,更是涌現了一大批的技術領先、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泥智能裝備供應商,為水泥智能升級再添引擎。
多年來一直以“打造水泥智能工廠”為目標的杭州云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典范。云天軟件在服務水泥行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始終堅持從數字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發展路徑,并致力于構建水泥智能制造的“生態圈”。
云天軟件的智能工廠平臺就相當于是蘋果的IOS系統,通過云天自身和其他智能應用產品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力爭打造出一個水泥行業專屬的智能工廠APPStore,透過這個平臺和體系來聚集更多優質的智能設備和智能應用。20多年來,云天軟件已為中國建材、中材、海螺、萬年青、堯柏、紅獅、金圓等300余家不同體制不同規模的水泥企業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再者,深圳市漢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水泥行業多年,致力于實現水泥銷售數字化轉型。深圳漢德依托全球領先的自主研發“載重傳感器+AI算法”核心技術,以北斗/GPS+智能稱重+任務,結合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推出智慧物流系統,為水泥企業加強水泥流向管控創造了條件。“車載智能稱重”與“水泥流向全程可視”雙向結合,有效管控水泥流向同時,防止了“竄貨”行為的發生。
另外,正如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在“2020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國際粉磨峰會”上所言,《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出臺在水泥行業掀起新一輪的“智”造熱浪,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也必將和水泥行業碰撞出新的火花。
水泥數據中心大屏
正因如此,中國水泥網一直以來正是水泥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推動者。中國水泥網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提升行業形象、推動技術進步、引領產業互聯網”為己任,近年來更是極具前瞻性的積極開展水泥智能化及大數據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中國水泥網已經初步構建起以“指數”+“行情通”+“大數據平臺”為基礎的水泥行業大數據、云計算體系,并以此為依托,加速推進行業智能化發展。
未來,中國水泥網將持續以信息服務為基石,以大數據服務為引擎,打造全產業鏈綜合性一體化服務平臺,持續賦能中國水泥行業,推動行業實現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
攻堅克難 水泥智能化發展未來可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水泥智能化之路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由于我國經濟現代化起步較晚,各企業工業制造業水平不一,創新研發實力相對薄弱,智能化發展實際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河南運營管理區朱其川在“2020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國際粉磨峰會”就指出,實現水泥工廠智能化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一是便攜式在線鉆孔礦石成份分析技術;二是可靠的高溫、高塵氣體分析技術;三是自動(在線)熟料巖相分析技術;四是精確的水泥熟料、混合材使用量在線測定技術;五是無人化運輸系統;六是準確的物流、庫存管理系統;七是柔性的智能生產管理系統。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也是水泥企業在新時代勇立潮頭的關鍵。在推動行業智能升級的道路中,不僅需要大型企業的率先垂范,也需要智能設備企業的配合攻堅,共同加速水泥工業智能化技術融合,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5G、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的智能技術不斷成熟落地,水泥行業智能化升級的美好畫卷正在全面鋪開。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