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業發展“波谷”難避
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第一個波峰出現在“八五”期間,第二個波峰出現在“十五”期間,先進的干法水泥技術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兩個波峰之間是一個波谷,出現在“九五”期間。因為從1996年開始,國家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水泥行業因此連續幾年全行業虧損。
孫鈐分析,低谷的形成首先是供大于求導致的。“九五”期間低谷的出現與如今行業冷周期的到來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在行業發展的高峰期,國家進行逆經濟風向的宏觀調控,行業步入低谷,甚至出現負增長。因此,從這里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其一,在市場的作用下,供求關系由不平衡發展到平衡,再由平衡轉為不平衡。這種交替轉換是競爭性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由此產生的波浪式發展是正常現象。
其二,市場作用存在滯后效應。這在客觀上導致市場投資重復現象嚴重,從而催生投資泡沫。目前水泥行業的境況與投資過熱不無關系。
其三,國家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對水泥行業產生直接影響,水泥行業增長率的波幅甚至會大于GDP的波動幅度。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認為,我國水泥消費的最大值約為9億噸/年。去年我國水泥產量達到9.7億噸,已基本實現飽和。根據國際經驗,水泥消費一般要經歷啟動、成長、高峰、回落的發展歷程,水泥消費量在達到峰值后的幾年內還要回落15%~20%,才能到達真正的供需平衡點。專家預測,我國水泥市場比較穩定的年需求應該在8.9億噸左右。
孫鈐進一步指出,水泥行業波浪式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波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