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管理為目標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裝備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
渤海裝備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司經營管理實際,科學、公平、積極、有效的經營績效考核制度,從指標的確立、指標測算方法的制訂、考核兌現的方式及經營過程風險的控制及考核評價的全過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考核評價體系。
一、經營績效指標的確立
作為市場化依存度非常高的裝備制造企業,公司在設定經營績效考核指標時,將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原則放在了第一位,堅持按效分配,不斷增強企業價值創造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為加強“三基”工作,提升公司綜合管理水平,避免考核單位出現只重效益,輕視管理的現象,在考核指標體系中還設立了關鍵績效管理指標并給予一定的考核權重,引導各單位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根據集團公司經營績效考核要求,結合自身生產經營實際,確立了經營績效考核指標:
1.經營績效考核指標由效益指標和管理指標兩部分組成,權重分別為80%和20%,對效益指標和管理指標實行雙百分考核。
2.效益指標:由經濟增加值(EVA)、利潤總額、營業收入、貨款回收四項指標構成,總分值為100分,四項指標分別占20%、30%、30%、20%. 3. 管理指標:由合同簽約額、客戶滿意度以及安全、質量、穩定等18項指標構成,總分值為100分。
二、制訂科學合理的指標測算方法
為進一步增強經營績效指標測算的科學性、合理性,公司研究制訂了“經營績效考核指標測算辦法”,按照“發展需要、激勵向上、尊重市場、考慮基礎、對標先進”的五項原則,也就是考核指標既要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保證公司整體經營任務的完成,也要充分考慮考核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和市場趨勢,同時,還積極對標先進,在測算指標時參考同行業平均值以及先進企業的對標值,使各單位能夠做到“跳起腳來摘桃子”。
1.利潤總額指標的測算在保證期間費用相對不增的條件下,采用與國內同行業、國際先進企業對標及本單位歷史數據加權平均的綜合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各單位的利潤總額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第一步:測算考核單位的綜合凈資產收益率綜合凈資產收益率=本單位近兩年平均值×權重(0.7)+同行業良好值×權重(0.1)+國際先進企業對標值×權重(0.2)
其中:本單位近兩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采用2009年、2010年兩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避免歷年形成的經營利潤在利潤測算中的影響,凈資產剔除了所有者權益中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同行業凈資產收益率的對標值采用的是國資委公布的機械行業良好值,2009年為8.1%;國際先進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的對標值,制管企業對標采用的是泰納瑞斯,2009年為8.83%;鉆采企業對標采用的是國民油井,2009年為9.02%.第二步:按照各單位的綜合凈資產收益率測算利潤總額利潤總額=綜合凈資產收益率×2011年期初的凈資產其中,期初凈資產在剔除未分配利潤的基礎上計算確定。
2.經濟增加值指標的測算根據集團公司經濟增加值考核的相關規定,結合2010年EVA實際值進行測算。具體計算公式為: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1-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資本成本率初步定為5.5%.在2010年EVA實際發生數的基礎上,根據2011年預算利潤數增加(減少)相對應的EVA值,作為2011年給各單位下達的EVA指標。
3.營業收入指標的測算以利潤總額測算的結果為依據,根據各單位上年銷售利潤率,結合市場訂單、趨勢分析和生產產能情況測算各單位的營業收入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營業收入=各單位的利潤總額/上年銷售利潤率×權重(0.3)+市場因素×權重(0.5)+生產產能×權重(0.2)
其中:上年銷售利潤率=各單位2010年實現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市場因素主要考慮已取得的市場訂單情況,2011年的市場銷量預測,產品銷售的價格情況等;生產產能主要指各單位目前已具備以及2011年新增加的主導產品的生產能力。
4.貨款回收指標的測算貨款回收指標由上年應收賬款回收額與當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兩部分指標構成,權重各占50%.其中,上年應收賬款回收額以各單位年初應收賬款余額為基數,按貨款回收率100%計算。當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以各單位的營業收入指標為基數,計算各單位應收賬款周轉完成率水平。具體計算公式:貨款回收完成率上年應收賬款累計回收額=上年應收賬款回收額進度指標實際周轉天數-計劃指標×50%+(1-)計劃指標×50%
三、考核兌現的方式
1.效益指標的考核兌現各單位的效益指標采取季度考核預兌現,年終考核總兌現的考核方式。
季度考核預兌現根據各單位效益指標累計完成的情況,在每個季度末進行綜合考核。當季完成或超額完成考核指標,足額兌現掛鉤部分的效益工資;當季沒有完成指標,分別按各項指標完成的比例兌現掛鉤部分的效益工資。超額部分在季度考核中不予兌現,以避免經營波動造成的考核影響。
年終考核總兌現根據各單位年度效益指標完成的情況,在年終進行一次性的考核兌現,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考核指標,足額兌現掛鉤部分的效益工資;沒有完成指標,分別按各項指標完成年度指標的比例兌現掛鉤部分的效益工資。
年終考核總兌現的結果作為各單位與效益指標掛鉤部分的年度效益工資兌現的依據,對季度考核預兌現的結果進行調整。
對于年度超額完成利潤總額指標的單位,實現的超額利潤按稅后部分的30%直接用于對職工的獎勵,對管理層的獎勵按照“基層單位領導考核辦法”的規定另行考核兌現。
2.管理指標的考核兌現管理指標的考核采取半年考核、半年兌現的考核方式。在年終考核超額獎勵的兌現時,無論對單位的員工還是對管理層都實行質量安全否決項制度,體現“安全是天,質量是命”的公司管理理念。
四、引入資源貢獻率指標,科學引導薪酬分配
為進一步調動各單位主動承擔經營指標的積極性,在科學測算各單位下達指標的同時,2010年公司引入了資源貢獻率指標。該指標為各單位實際承擔的指標與按照其占有的資源應承擔的指標之間的比值。指標與該單位效益工資掛鉤,2010年各單位效益工資的30%根據資源貢獻率測算核定,2011年加大了效益工資與資源貢獻率的掛鉤比例,掛鉤50%.隨著資源貢獻率掛鉤比例的逐步加大,逐步打破了由地域差異造成的各單位薪酬水平的偏差,實現了薪酬水平取決于經營效益和經濟價值取得的轉變。
1.資源占用的測算2010年資源的占用主要考慮固定資產和在用人員資源占用情況。在進行2011年的測算時,在保留固定資產和在用人員資源的基礎上,增加了各單位的流動資產(存貨和應收賬款)占用的測算比重。資源貢獻率三項資源的引入,可以引導各單位進一步控制投資規模、用工規模和資金占壓的積極性,體現了EVA(經濟增加值)考核的核心理念。2011年公司三項資源固定資產凈值、流動資產凈值、在用人員的權重定為40%:30%:30%. 2.指標貢獻率的測算在指標貢獻率的測算中,取利潤總額和營業收入兩項指標,構成權重比例為70%:30%.以公司總體利潤總額預算指標為基數,乘以各單位資源占用的綜合比例,測算出各單位應承擔的利潤測算指標。將各單位的利潤下達指標與各單位應承擔的利潤測算指標進行對比,得出各單位的利潤指標貢獻率。
以公司總體收入預算指標為基數,乘以各單位資源占用的綜合比例,測算出各單位應承擔的收入測算指標。將各單位的收入下達指標與各單位應承擔的收入測算指標進行對比,得出各單位的收入指標貢獻率。
將利潤指標貢獻率與收入指標貢獻率按7∶3的權重比例,測算得出各單位經營指標的綜合資源貢獻率,作為核定各單位50%效益工資的依據。
五、實行“三分三保”,開展四牌預警,加強經營風險過程控制
“三分”即將年度指標分解到季度、季度指標分解到月度、月度指標分解到每周:“三保”即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按照“五分評價,四牌預警;月度通報,季度考核”的辦法,組織實施經營風險監測評價工作。
一是科學設立風險監測評價指標。與企業生產經營相結合,將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市場合同簽約額、生產產值、營業收入、貨款回收和利潤總額等五項KPI指標納入經營風險監測范圍,進行定量定性的風險分析。
二是合理設置風險監測評價分值和評價系數。風險監測實行“五分制”評價辦法,評價分值越高代表經營風險越大:各項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進度的,風險評價計為0分;與計劃進度偏差在0~10%之間的計為1分,以此類推;偏差在40%以上的,計為5分。根據各項指標的風險比重和影響程度,將市場合同簽約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KPI指標的風險評價系數分別按0.1、0.2和0.4權重進行分配,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綜合評價分值。
三是定期確定風險監測評價等級。設立風險程度依次提高的“綠、藍、黃、紅”四個風險評價等級,每月根據經營風險監測評價的結果,對各單位進行“四牌評定”,以此顯示各單位經營風險等級情況。
四是定期通報風險監測評價情況。每月組織召開兩級機關和單位的生產經營視頻工作例會,通報公司總體生產經營運行情況以及各單位經營風險監測的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提示經營風險,并對各單位進行“四牌預警”,督促所屬單位及時開展分析,制訂措施進行整改。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