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盤點十年教育改革:免費、質量等成關鍵詞

  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系著每一個孩子的前途命運。回眸10年歷程,透過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教育“關鍵詞”,人們看到,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戰線和各級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滿意”二字重千鈞,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仍在路上。

  關鍵詞:免費

  惠及億萬莘莘學子

  免費,是一個溫暖的字眼。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的“免費”范圍不斷擴大,從農村孩子“兩免一補”到城市孩子免交學費,從免費師范生到免費上中職,“免費”大餐造福億萬學子,令人喜不自禁。

  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這項深得民心的“兩免一補”政策,2005年首先在592個國家重點貧困縣實施,2006年擴大到西部農村和部分中部農村地區,2007年春季開學時在全國農村全面實施,惠及1.5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學生,平均每年每個小學生家庭減負140元,初中生家庭減負180元。

  隨著國家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至此,全國真正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

  從2007年秋季起,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免費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確保有編有崗。這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改革舉措,旨在鼓勵更多優秀青年終身從教。2011年,首屆10597名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全部到中小學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今年,國家將擴大免費師范生計劃,鼓勵地方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

  “免費”效應進一步放大,“免費上中職”開始變為現實。中央有關部門加快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范圍已從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擴大到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關鍵詞:綱要

  國家意志,群眾關切

  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并下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這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指導性文件,是在中央直接領導下研究制定的。其制定過程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廣開言路、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由50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11個戰略專題組,100多位各領域高層次專家組成咨詢組,兩次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收集各種意見建議460多萬條。動員人力之多、覆蓋范圍之廣、社會參與度之高,是歷次制定教育規劃綱要所沒有的。

  教育規劃綱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總體戰略出發,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考慮,體現了國家意志,回應了群眾關切。專家指出,綱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體現了中央對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關鍵詞:兩基

  樹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上世紀末,我國總體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奮斗目標。截至2002年,全國還有410個縣未實現“兩基”,攻堅任務艱巨。這些“最難啃的骨頭”多數分布在高寒荒漠地區、邊遠農牧區和邊疆地區,攻堅難度之大,在世界教育史上罕見。

  2003年,國務院作出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國家采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包括調整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由農民部分承擔轉為由政府全部承擔;加大投入,改善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等。

  經過9年攻堅,2011年底,中央有關部門最后完成了對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特別困難的42個縣“兩基”國檢驗收。以此為標志全面實現“兩基”目標,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樹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關鍵詞:4%

  加大投入確保優先發展

  從2007年秋季學期開學起,我國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每年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約達500億元,讓全國1800多所高校約400萬名學生和1.5萬所中等職業學校約1600萬名學生獲益。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軟肋”。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12年達到4%。今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宣布: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要相應安排,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為此,國務院制定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出臺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教育費附加、全面開征地方教育附加、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比例計提教育資金等政策,對落實4%全面部署。

  關鍵詞:質量

  筑牢高等教育“生命線”

  1999年起,我國高校擴大招生規模,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在快速發展基礎上,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今后要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

  2011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是當前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突出要求。

  最近,教育部頒布實施《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針對當前影響和制約質量提高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30條具體措施,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由“大”變“強”。

  關鍵詞:均衡

  讓教育公平陽光普照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目前,我國“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義務教育重點任務轉向均衡發展。教育規劃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指出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正把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重大課題。教育部與2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構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的機制,明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各地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采取學區管理、校長和教師校際交流、招生指標合理分配等多種措施,努力化解“擇校熱”。

  關鍵詞:就業

  9年初次就業率逾70%

  2011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77.8%。至此,連續9年初次就業率逾70%。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

  2003年起,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基層從事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務。截至目前,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總規模超過15萬人。

  2012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680萬人。在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后,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就業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0 17: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闻喜县| 南丰县| 衡东县| 仙游县| 南溪县| 来安县| 锦屏县| 康定县| 新营市| 新竹市| 曲靖市| 湟中县| 东阳市| 柳州市| 稷山县| 四子王旗| 乐安县| 白朗县| 五指山市| 探索| 华坪县| 山西省| 明溪县| 钦州市| 衡水市| 瓮安县| 桐乡市| 曲阜市| 航空| 海兴县| 平遥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卓尼县| 金堂县| 洪湖市| 华阴市| 深水埗区| 盐源县| 赤壁市|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