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剎招考歪風須把好制度與權力關
4月15日,兩條消息與公共職位招考有關:一是網友發帖對三亞市多名參加筆試的低分應聘者入圍三亞2012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面試進行質疑,某崗位入圍者最低分成績為4.55分;二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務院糾風辦主任馬馼日前表示,今年將堅決糾正公務員(微博)考錄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風。
盡管三亞事業單位招考目前只是遭遇質疑,還沒有最后定論,但有定論的類似現象很多。即使說三亞這次招考沒有違規,“蘿卜招聘”現象也值得關注,這股歪風需要早日堅決糾正。因為不公平、不合規的招考,不僅讓相關制度蒙羞,而且傷害廣大考生、影響相關單位聲譽。顯然,公眾支持有關部門今年嚴剎招考歪風。
不管是公務員考錄,還是國企和事業單位招聘,最近幾年都曝出不少丑聞。比如,男子舉報官二代公務員招考作弊;母親勸兒進國企曝出國企招聘“子承父業”;事業單位招錄“量體裁衣”等。由于公務員考錄相對嚴格、透明,國企招聘越來越市場化,比較而言,事業單位招錄問題更突出,所以,糾正招考歪風的重點應是事業單位。
顯而易見,所有的招考歪風都與兩樣東西有關:一是制度,二是權力。由于制度不完善,有人就會鉆制度漏洞;由于權力缺少約束,就會有“領導批示”或“紅頭文件”助長招考歪風。有關部門表示,今年要健全公務員考錄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制度規定,就是要從制度上入手,規范招考程序,提高招考透明度,嚴懲招考違規行為。如果相關制度執行到位,也就限制了權力對招考的干預。
不過,只從招考制度入手能否嚴剎招考歪風還需要觀察。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是有相關制度的,比如,公務員招考有《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公務員法等制度;事業單位招考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等。盡管這些制度基本上都確立了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等原則,但各種招考歪風仍然勁吹。
招考制度的確需要完善,但不能指望制度糾正一切不正之風。筆者以為,在健全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反思招考歪風勁吹的深層原因。我們要意識到,招考丑聞頻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不僅為員工提供了舒服、穩定的工作環境,而且還提供了較高的收入、福利和不錯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這些單位因此成為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千方百計想進去。
嚴剎招考歪風不僅要從制度上入手,還要改革不合理的體制。比如,打破“鐵飯碗”,讓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國企員工和民營企業員工一樣享受同等的錄用機會和退出機制;再比如,改革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局面,縮小不同體制下員工的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改革養老、醫療多軌制,讓不同體制的員工享受同等待遇。如此,才有望遏制公共職位招考歪風蔓延。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