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事業單位將逐步取消行政級別 工資集體協商
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摘要)》(下稱《決定》)正式對外公布。審議通過《決定》,是最近閉幕的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的成果之一。
據悉,《決定》的起草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汪洋書記的直接領導下進行,汪洋、黃華華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并給予有力指導?!稕Q定》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廣東省既處于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凸顯期,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社會建設。
《決定》分九部分40條。它指出,要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核心任務,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完善社會服務為基礎,以促進公平正義為導向,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經過五到十年的努力,實現民生福祉顯著增加、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社會服務更加完善、管理格局更加健全、公平正義更加彰顯、社會大局更加和諧。
關鍵詞1保障改善民生每年扶持10萬人創業
《決定》稱,要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每年扶持10萬名以上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帶動就業50萬人以上。促進外來務工人員穩定有序就業,開展攜手共建和諧計劃,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薪酬、社保、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勞動保護、職業病防治等合法權益。
全面實行工資集體協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實施富民計劃,促進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財產性、轉移性、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全面實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完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艱苦欠發達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和艱苦行業工作人員補貼標準。
住院報銷比例提至七成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免費提供國家和地方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十二五”期末,居民平均預期壽命要達到76.8歲。到2020年,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2012年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十二五”期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范圍內的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70%以上。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制度。
推動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健全城鄉綜合性社會救助制度,逐步建立殘疾人津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笆濉逼谀?,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不少于30張。還要實施低收入群體殯葬基本服務免費制度。
關鍵詞2加強基層服務 10%行政村實現社區管理
《決定》提出,“十二五”期末,10%的行政村實現社區化建設和管理,20%的行政村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服務站。
在有條件的地方試行“選+聘”制度,優先選聘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退休人員等到村委會下屬委員會或公共服務站工作。穩妥推進村改居工作。
推進社區居委會直選,“十二五”期末,直選比例達到40%。加快將非戶籍常住人口納入村(居)服務,平等參與自治和管理。深入開展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創建活動,“十二五”期末,規范達標率達70%。
關鍵詞3壯大社會組織 政府向社會買公益服務
根據《決定》,廣東要推行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益服務項目,編制社會組織名錄及考核辦法,給予資質優良、社會信譽好的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優先權。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政協設立新社會組織界別。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強化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
志愿者要占常住人口10%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培育發展社區志愿者組織。推動大型賽會志愿服務成果轉化,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常態化、制度化。設立志愿服務“紅棉獎”,完善以星級認證為主要內容的志愿者激勵機制?!笆濉逼谀∽灾驹刚哒汲W∪丝诘?0%以上。
每萬人中要有5名社工推行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規范和從業標準。探索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十二五”期末,建立4個省級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基地、50個社會工作專業重點實訓基地。設立“嶺南社工節”,“十二五”期末,全省實現每萬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標。
關鍵詞4創新社會服務外來人員納入公共服務
《決定》指出,要放寬中小城鎮人口準入條件,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繼續推進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
逐步把外來人員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疇,穩步提高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免費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比例,繼續在優秀外來務工人員中招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探索吸收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多種途徑,暢通外來人員訴求表達和溝通渠道,推動社會融入和生活融合。
嚴查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堅持重典治亂,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建立質量追溯制度;落實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各級政府的領導責任;加大問責和懲處力度,嚴厲查處食品藥品安全事件。
關鍵詞5深化體制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決定》稱,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深化富縣強鎮和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增強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數量,推行并聯審批、網上審批。
探索政府決策和執行職能相對分離,構建多元的政策執行主體格局。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調整優化布局,創新管理模式,逐步取消行政級別,配套開展事業單位人事、經費、收入分配等改革。
大力治理行政不作為推行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實行黨員社區登記亮牌和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制度。
探索制訂在“兩新”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地方性法規,成立區域性“兩新”組織黨工委。在外省籍人口較集中的地區,探索建立以地籍為紐帶的黨(團)組織。推行“黨群工作一體化”黨建模式。大力治理慵懶和行政不作為現象。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