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局:高薪快遞與中國行業收入差距
春節假期快遞“停運”曾讓諸多白領叫苦不迭,網上迅速出現很多“曝光”快遞工資月入2萬的帖子。大家在微博上喊著白領不如藍領,做辦公室的不如送快遞的話。這種現象被有些網友稱為“腦體倒掛”。(腦體倒掛是指相同條件下腦力勞動者的報酬低于或等于體力勞動者取得的報酬數量。)但共鳴之后也有聲音說:做快遞那么辛苦,每一分都是真正的汗水錢,并不算“倒掛”。
快遞是在所謂“藍領”的行業中,與“白領”交集最密切的工種了。這或許讓這個藍領工種得以最先“翻身”。
但我們不要因此就無視一個更加真實的基礎:中國行業的收入差距居世界前列。
有媒體給出了一組數據:“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1990年為53.4%,1995年為52.8%,2000年為51.4%,2006年為40.61%,2007年為39.74%.2000年到2007年,勞動報酬占比下降了11.66個百分點,其中,2004年,國家統計局把個體經營業主的收入從勞動報酬轉為營業利潤,然而,這并未改變2004年之前勞動報酬比重不斷下降。”以2007年為例,我國包括農業主收入在內的勞動報酬占比39.74%,同期美國勞動報酬占比為55.81%,英國為54.5%,瑞士為62.4%,德國為48.8%.
根據去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證券業的工資水平比職工平均工資高6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的差距達11倍。而在大城市中,這種行業工資差距更大,以上海為例,行業工資差距按住房公積金繳交額算是2.4倍,按平均收入算高達6.4倍。而從事同樣的工作,城市職工比農民工工資高一倍甚至兩倍。
在這些大城市中,與“春節假期無快遞”同時出現的另一現象還有“民工荒”。
據統計,現在的農民工后備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時減少了600多萬人,三年差不多少了2000萬人(2011年《新華文摘》第二期《“民工荒”的原因、應對與勞工市場制度變革前景》)。
《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2月9日刊出一篇澳大利亞礦工的“幸福生活”:澳大利亞礦山駕駛員年薪從11萬澳元到15萬澳元(1澳元=6.6695人民幣元),工作一周休息一周,公司負擔每周往返于城市與礦山的飛機票。很多礦山為工人配備獨立宿舍,有獨立衛生間、沐浴設施和電視,甚至還有游泳池和其他運動設施。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我們的小學英文課本上,小女孩會自豪的說:“My father is a truck driver!”
根據國際上各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勞動報酬份額不斷增加,到一定階段后趨于相對穩定。
在中國,你認為收入差距“快遞”現象是否是“腦體倒掛”?它是否會掀起中國民工“幸福生活”的一角?造成行業收入差距最關鍵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決?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