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業工資差距高達6.4倍 收入分配差距擴大
[導讀]同一企業內部經營者與普通職工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最高甚至超過10倍。
■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19年來從41.83%降至36.37% 政府、企業占比均增加
■ 民盟擬建議上海申請單獨提高個稅起征點 并將居民收入占比升至50-60%
海不同行業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按住房公積金繳交額算是2.4倍,但按平均收入算高達6.4倍。
民盟上海市委根據日前完成的關于收入分配調研,得出上述結論。這一現象讓民盟上海市委計劃在即將召開的上海兩會上,通過提案和大會發言,建議政府關注工資性收入差距,以縮小貧富差異。
最低工資與平均工資之比不足30%
民盟上海市委擬建議逐步回升到國際通行的50%
“本市收入分配存在差距擴大問題,主要緣于初次分配的不公,也就是工資性收入的差距加大,而差距擴大可能帶來貧富差異問題。”民盟上海市委參政議政部負責人說。
民盟上海市委在日前完成的收入分配調研中發現,上海不同行業工資收入之比,單從住房公積金繳交額中計算出的差異是2.4倍,但在從業人員平均報酬中計算出的差異卻高達6.4倍;在同一企業內部,經營者與普通職工收入之比已經擴大到5倍,有10%的企業甚至超過10倍。
這次調研還顯示,普通職工的工資長期偏低。其中,占全市從業人員總量高達68.3%的制造業、建筑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六大行業的職工,在法定工作時間獲得的“最高工資”基本上就是上海的最低工資。
【民盟提案計劃】
為縮小社會貧富差異,民盟上海市委計劃在提案中建議,市政府在會同有關方面制定工資指導線時,除綜合考慮上海上年度經濟增長等因素以外,還應考慮對收入差距的調節。建議重點限定壟斷行業的工資增長。
民盟上海市委還擬建議政府注意最低工資標準與平均工資之間的比例關系。目前,這一比例已經從1993年推出最低工資標準時的44.59%跌到不足30%。民盟上海市委認為這一比例應逐步回升,最終達到國際通行的50%的公平標準。也就是說,現行的最低工資水平至少應提高50%以上。
工資收入增幅低于財政收入增幅
民盟上海市委擬建議適當降低政府收入比重
民盟上海市委通過調研發現,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從1990年至2008年的19年間,在上海生產總值中的所得,政府占比從32.33%上升到33.47%,企業占比從25.84%上升到30.16%,個人占比卻從41.83%下降為36.37%。
這些數字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普通職工的工資性收入增速緩慢。19年來,上海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0%,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長11.6%。
【民盟提案計劃】
民盟上海市委建議,應優化初次分配中的結構和比例,合理確定初次分配中政府、企業、職工收入的分配率,適當降低政府收入比例,將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目前的36%逐步提高到國際公認的50%~60%的比例。
民盟上海市委還計劃再次建議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改變目前個人所得稅主要針對工薪階層、對高薪階層調節不力的狀況,讓普通勞動者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由于上海物價水平和消費支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盟上海市委擬大膽建議,上海可以向中央申請建立和地區物價、通脹系數相掛鉤的個稅標準浮動機制,單獨提高個稅起征點。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