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漲薪有制度 任誰擋也擋不住
日前,五糧液發布公告稱,近期宜賓市國資委對五糧液2009年度管理者經營業績進行了考核,計算出高管層年度薪酬數額。記者發現,根據新的薪酬標準,五糧液10位高管的薪酬水平大幅上漲,人均年薪達到了119萬元。(11月25日《重慶晚報》)
根據去年年底宜賓市政府的薪酬制度改革,五糧液高管薪酬將由基本薪酬、考核薪酬和任期薪酬三部分組成,而因此五糧液10名高管共可領取694.65萬元薪金,如此天價高酬恐怕很多人要眼紅,可是對比去年9月16日人社部等出臺的“限薪令”,即《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我們發現,指導意見明確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結構主要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中長期激勵收益三部分構成,以建立健全中央企業負責人收入分配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也就是說,只要這個薪金是經過意見計算所得,那么我們將無話可說。
五糧液高管漲薪有制度保障,同理可得其他國企的高管,特別是央企和壟斷性企業高管的漲薪機制更是無可非議。雖然說這些漲薪制度“合規合法”,但是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企業高層收入與組織成員平均收入之間差距不宜超出20倍。否則就有失公平,影響企業管理效率,但是現實中許多企業薪酬差距早已達到數百倍甚至更高。而就目前來看,國企組織成員比普通公眾的收入又差距甚大,那么這樣的階梯差距自然會引發公眾更大的憤怒和不滿。
事實上,如果把公司的良好業績主要歸功于高層貢獻,那么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高管們是否理當減薪來承擔責任,降低企業成本,激勵員工克服短期困難?我們不妨回溯一下關于國企中石油的新聞報道,9月26日據《新京報》報道,由于中亞進口天然氣價格明顯高于國內銷售價,中石油集團承擔了巨額虧損,而在10月26日起,全國成品油價統一上調。同樣,在2009年第一季度中石油也嚷著巨虧,結果換來的是政府巨額補貼。
國企漲薪在于業績提高,而大部分國企業績不行就哭窮,不是通過產品漲價就是通過財政補貼,似乎就難有業績不好的時候,這樣一來國企高管似乎也沒有表現和工人或者社會同甘共苦的機會,更沒有必要率先垂范,認真與員工、公眾一起共克時艱,這不,五糧液就要漲價了。其實,我們最擔心的并不是國企高管漲價,而是漲薪的制度卻成了他們合法的“榨油”工具。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