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諧就業觀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談及就業問題時指出要“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構建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符合的和諧就業觀,對于有效擴大就業與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就業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觀念是決定行動的重要因素。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以統包統配制為核心的就業制度,形成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計劃就業觀,勞動者個人沒有就業自主權只能接受計劃安排。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就業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市場化就業力度不斷加大,隱性失業不斷釋放,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三個人的活五個人干”的情況不復存在,在就業制度逐步深入改革的過程中,市場就業觀逐步確立并深入人心。但是受根深蒂固的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勞動者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就業主觀能動性而過分依賴政府解決就業的現象仍較普遍,和諧勞動關系的遠未形成既是影響社會穩定的潛在不利因素也不利于擴大就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努力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目標的過程中,有必要轉變就業觀念,通過政府、企業與勞動者的共同努力,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和諧就業觀。
計劃就業觀是內生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就業觀,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就業制度也逐步改革,在改革開放之初推行了“自謀職業、組織起來就業和政府介紹就業”的“三結合”的就業政策,實施了雙軌制的就業體制,該時期占主流的就業觀念仍是計劃就業觀。受到傳統計劃就業觀以及勞動者整體人力資本水平較低的影響,勞動者的就業觀念沒有根本轉變,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有待提升。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隨著國有企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業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深入。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條件既定的條件下,勞動者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其就業、創業、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就業觀念直接影響到其就業狀況,切實提升勞動者的就業與創業能力,真正樹立勞動者自主就業的主觀能動性與自覺性,對于擴大就業具有關鍵作用。
在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受到勞動者自身觀念與就業能力、勞動力市場發育狀況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在推進就業制度改革與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出臺了包括再就業工程等在內的一系列方針措施,努力為失業者提供一個心理緩沖期,將就業制度改革對社會穩定的沖擊降低到最低,在發揮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通過構建擴大就業的政府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就業托底機制,逐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努力擴大就業崗位,為深入推進就業制度改革提供較好的環境。
政府擴大就業的種種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業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市場化就業觀念逐步樹立,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逐漸增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市場就業觀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就業觀,要在勞動力市場發揮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及在不斷轉變經濟。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