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擔保:看起來很美
“付300元擔保費,3年學習畢業后,擔保公司保證給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稱“南航大”)與南京通銀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通銀公司”)聯合推出的“就業擔保”作出了如此承諾。這在國內還是首次。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花區區300元就能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的確“看起來很美”。然而,這樣一件“好事”卻遭到了冷遇,這是為什么?
一拍即合
7月初,通銀公司與南航大繼續教育學院簽訂了一份“安排就業擔保合同”,合同寫明:“參加擔保計劃的學生只要履行合同約定,擔保公司將在其畢業時聯系提供一份滿意的工作崗位。”
這份擔保合同面向的是南航大繼續教育學院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學生。該專業是今年新辦的3年制大專,主要培養汽車銷售、維修、零部件經營以及汽車保險等方面的“高等專業人才”,每年總費用為12800元,順利畢業的學生可獲得由南航大頒發的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證書;技能課程成績合格者,由南京市勞動局頒發國家認可的汽車維修技能職業資格證書(高級)。
據通銀公司總經理朱培明介紹,“就業擔保”的具體做法是,自愿參加的學生進校時與該公司簽訂合同,并一次性繳納7000元擔保金,該公司此后每年從中扣除100元作為擔保費;學生畢業時,只要符合合同約定的條件,該公司將為其提供就業崗位,并退還擔保金余額6700元,“等于花300元買下就業保障”。
而合同中所約定的條件是:被擔保的學生畢業時必須各科成績合格,并取得專業要求的各項技能證書;取得畢業證書后的100天內由通銀公司安排就業,若其自行擇業,該公司退還擔保金余額;如該公司不能幫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就按擔保費的10倍(即3000元)賠償,加上擔保金余額,共計退賠學生1萬元。
朱培明解釋說,所謂“滿意”,就是給學生提供兩次擇業機會。“第一次給你找的工作你若不滿意,可以再安排一個;如果你還是不滿意,公司就不保證了,擔保費也不退,但退還擔保金余額。”
“就業擔保”是通銀公司在擔保業務上的“創新”
通銀公司在市場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國內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由于教育水平跟不上,導致相關的高素質專業技師型人才極其缺乏,而南航大順應市場需求開設汽車運用專業,并讓畢業生同時拿到畢業證書和技能證書,保證其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動手能力,這樣的人才理應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該公司認定南航大是“就業擔保”的理想合作對象。
而南航大繼續教育學院與通銀公司一拍即合,也是出于現實考慮。對于汽車運用技術這個新開設的專業,該學院首先要考慮的是,它能不能招到學生,招到的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為此就需要找到某種方法令社會對這個專業產生信心。另外,學校也看到,現在的大學生多數到了畢業前一年因為要忙著找工作就沒有心思學習了,而“就業擔保”則為學生“兜了底”,使其能安心在校學習;同時,擔保公司的行業資源也為高校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拓寬了渠道。
美好憧憬
按朱培明的說法,對學生收7000元就業擔保金,主要是為了“約束”他們在校好好學習,3年后能合格畢業。另一個原因則是,“如果學生畢業后不去我們為他找好的用人單位,那么用人單位和辦學方都會來找我們的麻煩;而擔保金在這方面對學生也是個約束,有助于學生培養誠信觀念。”
至于為何將擔保金定為7000元,朱培明說是“為了好計算”,因為如果他們公司最后不能履約,除了要退還這7000元外,還要承擔擔保費10倍的賠償,“加起來正好是1萬元”。
朱培明還說,這7000元錢其實也是“反擔保”,“我們向學生提供擔保后,他們又用什么來保證自己履行合同呢?除了錢之外,目前還想不到什么合適的辦法。如果不讓學生交這筆錢,對他們還是沒有約束力。”
不過朱培明也承認,交擔保金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極有可能是‘就業擔保’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朱培明看來,就業擔保對學校、學生、擔保公司以及整個社會來說,能夠實現“多方共贏”。他說,因為是首次嘗試,所以該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很低的費用,想看看社會能不能接受這個新生事物,如果能接受就慢慢推廣。“今年除了向學生收擔保費外,不會向學校收一分錢。如果運行情況好,并能找到更好的辦法約束學生,明年可能就不收7000元擔保金了,但擔保費就要提高。”
朱培明表示,如果初試成功,他希望明年南航大再拿出幾個專業來跟該公司合作。他還憧憬:“南京有這么多高校,要是每個學校都能拿出兩三個專業來跟我們合作,那就可以想象得出這個市場的前景有多好!”
不過,廣闊的市場前景又使朱培明產生了另一個擔心:“就業擔保門檻并不高,如果被其他同行學會了,市場極有可能被搶走。”因此他不愿意對記者透露更多的操作細節,對“反擔保”具體如何設計和運作更是視同“機密”。
朱培明認為,就業擔保所產生的效果,跟“委托培養”差不多,但又優于后者。“委托培養的學生因為提前落實了工作單位,往往不好好學習,畢業后未必能符合委托單位的要求。而在擔保公司介入后,因為有擔保金作抵押,學生就不得不好好學習。”
事與愿違
盡管“花300元買下就業保障”很有誘惑力,但很多家長還是對此充滿疑惑,覺得風險很大。他們最擔心的是擔保公司收了7000元擔保金后突然“人間蒸發”。
據了解,通銀公司是一家小型擔保公司,其經營范圍更是與就業擔保沒有任何關系。這樣的小公司是否能夠妥善保管和處置學生交來的擔保金,的確令人擔憂。
但朱培明覺得這種擔憂“大可不必”,因為“擔保金將由我們公司和辦學方共同管理,專款專用,專戶保管,基本是不能動的”。
南航大繼續教育學院負責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招生的陳老師也告訴記者:“通銀公司是經過我們調查的,它也是南京市政府推薦的一個擔保公司,有政府信譽作保證。”
不過,據陳老師介紹,該專業的招生已快結束,8月26日新生就來報到了,但到8月15日為止,還沒有一個人簽就業擔保協議。
學生和家長對風險的擔憂,固然是導致這種狀況的一個原因,但通銀公司所看好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竟也成了人們對就業擔保“不感冒”的重要原因,這是朱培明始料不及的。
據了解,因為“需要我們學生的單位遠遠大于我們的學生數”,所以南航大承諾對這批學生“100%包分配”,并與之簽訂了保證就業的承諾書,保證3年后為他們找一份工作。“既然每個人都有工作,何必要擔這種風險(指交7000元擔保金)?”陳老師說。
陳老師告訴記者,無論學生參不參加就業擔保,學校都承諾“包分配”,其原則是按成績排隊,成績好的先挑單位。不過,如果參加了就業擔保,也可以優先選擇工作。因此,“學生花300元擔保費買來的其實只是優先擇業權。”
在一些家長看來,通銀公司搞的就業擔保是“多此一舉”,“既然工作這么好找,學校也答應包分配了,還要你擔保什么呢?”
在南航大,記者碰到了前來咨詢的學生小林,他明確表示不會選擇擔保。他認為,這個擔保不僅白花錢,還極有可能令自己套上“枷鎖”,失去自由。他說,汽車運用技術專業這么缺人,學成之后找個工作應該不是什么問題。而擔保公司能提供的工作說不定還不如自己聯系的好,如果被擔保合同束縛住了,就有可能失去更好的機會。
有的學生甚至覺得通銀公司有點“居心叵測”:“學校已答應給我找工作了,你還要來‘橫插一杠子’,什么也沒給我,就要收我300元,天下哪有這樣做好事的?”他認為,社會并不需要這樣的“錦上添花”,“現在大學生就業這么難,通銀公司既然有心謀求‘多方共贏’,那就應該找幾個不熱門的專業,做點‘雪中送炭’的好事。”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