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新政策出臺
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硬性掛鉤
據了解,200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280萬比去年增加68萬人,到9月初,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73%,實現就業人數204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6萬人。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目標是,確保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要求各類高校要科學制訂高等學校特別是高職高專發展規模,把各省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適度硬性掛鉤,通過掛鉤,推動地方和高校更加注重畢業生就業工作。
高職推行“雙證書”培訓
高等學校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瞄準社會需求,盯緊市場變化,利用就業反饋,大力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堅決調整過多、過濫甚至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學科專業,對連續2年就業率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特別是高等職業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保證學生有半年以上時間在企業和用人單位實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采取半年實習與就業崗位相掛鉤的方式,促進畢業實習與就業更加緊密的結合。要大力實行“訂單式”培養,堅決推行“雙證書”培訓制度。凡是可頒發證書的領域,一定要使80%以上的畢業生拿到“雙證”,這是高職院校的一項硬指標和硬任務。
教學質量評估要以就業為核心
從今年開始實行以五年為周期的全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并將就業工作作為核心指標之一。評價研究型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應當有各自的指標體系,但學生就業率、職業適應能力、用人單位滿意率、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滿意率等,都應當進入高等教育評價體系。2005年要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公布、督查和評估制度。對就業狀況要如實報告,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現象,教育部在啟動新一輪高校教學評估工作時,將對高校上報的不真實數據實行一票否決。
畢業生到艱苦行業可代償貸款
解決畢業生就業的大渠道在基層。要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體系,出臺鼓勵畢業生到縣以下基層、到城市街道、社區就業的新政策。要清退鄉鎮不合格人員空崗接收高校畢業生。要充分利用各種資金包括各種獎學金,為到艱苦地區、艱苦行業、重點單位就業的學生代償助學貸款。有關部門已初步決定,2005年開展從國家獎助學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以獎勵畢業生到艱苦地區和艱苦行業就業試點。2005年國家將繼續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同時推廣“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和“村村有大學生”以及對未就業畢業生實施“職業見習計劃”,政府提供見習津貼和見習崗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續服務力度,引導支持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