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環保標準”下的東莞水泥業
“十二五”第一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這讓水泥行業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
日前,環保部網站消息稱,該部正在研究的水泥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會很嚴格”。據稱,具體標準將從現行的800毫克/標準立方米收緊到300毫克或400毫克,這將使全行業成本增加400多億元。
新的國家標準尚未出臺,廣東又走在了全國前列。然而,成本能否順利傳導到下游行業,前景并不樂觀。東莞市預拌混凝土協會負責人認為,東莞水泥企業均為熟料加工企業,本身就將承受熟料生產企業的成本轉嫁。“成本因素顯現之后,水泥業會試圖將壓力傳導到下游建筑相關行業。”但是,由于東莞水泥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行業集中度不高,下游需求持續低迷,因此能否通過傳導覆蓋上漲成本,仍是未知數。
氮氧化物指標醞釀收緊
在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下降的背景下,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了7.2%,這被認為是環保部醞釀“最嚴環保標準”的首要原因。
按照目前國內每噸水泥的生產成本約180元~250元,而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收緊到300毫克或400毫克之后,加上脫硝投入,每噸水泥成本將增加20元~40元。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這一新標準將吃掉水泥企業全年利潤的50%。
在廣東,根據省環保廳和省質量監督局共同發布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從今年1月1日起,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七個市和肇慶市的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市、四會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市、惠東縣、博羅縣的區域,執行限值550毫克/標準立方米的標準;余下區域自2014年起執行。據了解,雖然這一標準與環保部正在醞釀的“最嚴標準”指標相近,但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還是會向國家標準靠攏。
莞水泥企業有遠憂
昨日,記者從多家東莞水泥企業了解到,目前東莞并未感受到排放標準收緊帶來的壓力,暫無近憂但有遠憂。
新洲水泥是一家熟料加工企業,員工100多人,該企業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更多地表示擔憂。“開年后水泥價格跌了10元/噸左右,波動也不大,目前企業的經營情況比較穩定。”她說,但新標準的影響始終會顯現出來,屆時企業的情況“很難說”。
“雖然開年后需求不旺,水泥價格出現了小幅度下跌,但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企業的運營狀況良好。”東莞市沙田眾家興水泥制品加工店負責人黃爵表示,新排放標準可能帶來的成本壓力目前還未顯現出來,然而,在目前需求不力的局面下,一旦成本上漲,造成的后果難以預料。
東莞市預拌混凝土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由于東莞水泥企業均為加工企業,因此受排放標準的影響不像生產企業那么迅速地顯現,成本因素需要一段時間傳導到市場上。
記者了解到,東莞水泥價格目前在370元/噸~420元/噸之間,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是熟料的質量,來自其他方面的影響暫時沒有體現。
提價或是唯一對策
雖然目前并未受到明顯的沖擊,但不久之后,水泥業必須面對新標準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而東莞水泥企業除了全線提價,也別無他法。
“只能漲價,但價格能不能漲得上去,還要看市場的需求。”黃爵說,現在水泥企業能做的只有觀望,不會輕易擴產。另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熟料價格上漲會“牽一發動全身”,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全線提價是必然的。“到時候具體有多大的提價空間,只能結合實際供需關系來判斷。”
記者從東莞市預拌混凝土協會了解到,目前東莞水泥企業均為粉磨站。粉磨站從熟料生產企業采購水泥熟料,加適量石膏共同磨細后,產出硅酸鹽水泥,而這正是水泥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
“東莞曾經有很多水泥廠,在一些鎮里甚至是支柱產業。到2005年左右,在政策引導下,水泥廠開始分批關閉,水泥行業協會也完成了歷史使命。”東莞市預拌混凝土協會有關負責人說,正因此,東莞水泥業才會形成目前以熟料加工為主的行業結構。
成本向下傳導難
“水泥業成本上漲,最終將影響到下游的建筑相關行業。”預拌混凝土協會上述負責人認為,而能否順利將成本壓力轉嫁到下游,是對東莞水泥企業的一個考驗。
對此,新洲水泥有限公司負責人并不樂觀。“作為中上游加工企業,對上游采購的渠道和價格都沒有話語權,是廠家說了算。”她說,企業希望通過提價的方式將成本轉嫁到下游,但在目前下游房地產行業調控需求不力的局面下,這個過程能否順利完成充滿疑問。中堂一家水泥制品公司也認為,由于缺乏抵御成本風險的能力,東莞水泥企業在面對風險時顯得有些脆弱。
事實上,不僅是東莞,水泥行業構成以粉磨站為主的中山、珠海等地也面臨相似的問題。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最嚴環保標準”將淘汰一批工藝不達標的企業,落后產能被淘汰后,供需關系將得到優化,從長遠來看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dp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